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失眠的情况。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成年人有失眠症状,其中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慢性的、顽固性的失眠。失眠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易醒、睡眠质量差、早醒、白天无法得到有效的脑力和体力的恢复等症状,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严重时可能导致白天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失眠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个体的生活品质,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情绪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免疫系统失调的风险。长期失眠还与抑郁、焦虑、疲劳综合症等不良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医学上对于失眠的具体原因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根据美国学者Spielman提出的“3P模型,其发病因素包括1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指的是导致易患失眠的先天因素;2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指在生活或工作中可能会诱发失眠的事件;3持续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指那些会导致一过性失眠转变为长期失眠的因素,包括不良的睡眠习惯、不良的应对方式、焦虑或抑郁的心情,以及对失眠的不正确观念。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的认知在这三个因素中是我们唯一可控的,也是对我们疾病发展直接相关的最重要的部分。但这些错误的认识通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常大家都认为能够有助于睡眠的“好方法”,在临床中有很多非器质性的失眠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这些错误方法导致了失眠进一步加重,从急性变成了慢性;还有一些患者则出现了对安眠镇静药物的依赖。
那么生活中常见的关于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正确的做法到底有哪些呢?
1. 定时上床 很多患者看了一些科普文章,要求我们定时上床、定时起床,这样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对睡眠才是有益的。但其实如果上床后不能及时入睡反而会诱发紧张、焦虑情绪。还有些人会赖在床上看手机、看视频、听音乐,增加大脑的兴奋性,更加难以入睡。正确的做法是定时起床,困倦时才上床,这样更有益于提高睡眠效率,
2. 睡前做运动 一般在睡前3小时不建议做剧烈运动,其实我们推荐失眠患者每天可以在白天根据每个人的体能情况做一些强度适宜的运动,特别是在晚饭前,身体的疲劳有助于睡眠的,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运动,大运动量的活动会增加我们大脑的兴奋性,往往不利于睡眠。
3. 睡前饮用酒精类饮料助眠 酒精本身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以加快入睡的速度,但喝酒会减浅我们的睡眠深度,使睡眠碎片化,晚间会出现多次觉醒,同时酒精还有利尿作用,会增加晚上起夜的次数,第二天白天还会引起宿醉感,会有头晕、头胀、昏昏沉沉、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在医学上已经证实会破坏我们的记忆力。
4. 晚上睡前不能吃东西 晚上不推荐吃大量的或油腻不消化的食物,因为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引起肠胃积食。但如果晚饭时间和睡眠时间相距较远,在非常饥饿的状态下去上床睡觉同样不利于我们获得很好的睡眠体验,那么如果我们在睡前出现比较明显的饥饿感时建议可以少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少量的麦片粥、小饼干、温牛奶等食品。
5. 不敢吃安眠药 很多失眠的人因为怕服用安眠药物会上瘾或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即使整晚睡不着也绝不去尝试服用药物。长期服用安眠药物确实会导致药物依赖,但相较于服用药物的弊端,连续失眠导致的危害往往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推荐失眠的朋友还是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改善睡眠。
6. 睡前服用安眠药减量,半夜不够再加 这也是失眠患者常常会有的错误观念。同样也是担心药物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因为如果服药量不足会导致我们失去对药物的信心,增加焦虑情绪,后期补药以后又会增加药物在白天导致的嗜睡、注意力减退等不良反应。那么安眠药物的使用原则我们一般是推荐足量、间歇、按需求个体化用药,我们建议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足量用药,保证能有效纠正失眠的症状,在此基础上再逐渐的停药。有些短效的帮助入睡的安眠药物如思诺思、右左匹克隆可能维持时间比较短,会中途苏醒,那么我们建议在夜里2点前醒的可以再补上半粒,由于是短效药,对白天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7. 晚上睡不足,白天补觉 那么很多失眠患者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第二天白天,特别是中午就会去补一觉,那么这个也是不推荐的,虽然中医养生也有睡子午觉的说法,但睡午觉时间过长的话会降低我们晚间的睡眠压力,导致晚上更难入睡,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生物节律紊乱,造成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恶性循环。其实也并不是绝对禁止大家午睡,关键是要控制好时间,最好是能将午睡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即打个盹就行,午睡睡多了还会影响下午的工作生活,反而会更没有精神
8. 害怕吃药,只依赖正念、瑜伽类的辅助助眠方法 虽然这些助眠方法确实有一定的辅助睡眠的作用。也推荐大家能在学习正确的方法后作为一种辅助使用,但这些辅助失眠的疗法并没有明确的循证依据证明可以替代药物和其他失眠治疗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往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因其效果往往差异很大,对于一些容易精神紧张的患者因为使用效果不佳还会增加焦虑情绪,反而会加重失眠的症状。
目前国际睡眠组织也非常重视关于睡眠的认知和行为治疗,有很多的研究发现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的认知行为治疗其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的效果,且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是希望有失眠症状的朋友能够通过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习惯,逐渐让自己的睡眠走上正轨,最后脱离失眠对我们的困扰。
作者:陈黎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UEADADYQHKQEHKQHEQ